服务热线:400-023-4899

四川林业资源及效益监测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04-09 17:43:10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168体育2013年7月31日上午10点,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四川林业资源及效益检测报告新闻发布会。四川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四川省林业厅总工程师骆建国作新闻发布,全文如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四川省林业厅,向长期关心、支持四川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改善生态、提供产品、美化环境等多种任务,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效益。党的十八大首次全面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是人与自然和谐,根本任务是增加生态产品,落实重点是生态建设实践,基本要求是实现生态良好,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主体性地位。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区位重要,林业对于增加生态产品、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人居环境作用突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中担负重大使命,加快林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开展林业资源及效益监测与评价工作,通过翔实的数据定时、定量、科学、客观地评价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有利于掌握林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促进完善生态建设政策措施,更好地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同时回应公众对生态状况的关切,引领社会生态文明观念。为及时科学反映和客观评价四川林业建设成效,省林业厅坚持开展森林资源、生态效益、林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年度监测,在此基础上组织研究人员进行了综合评价。现将我省2012年度林业资源及效益监测主要成果发布如下:

  全省林地面积2395.8万公顷,比2011年净减0.7万公顷,居全国第3位。森林面积1714.0万公顷,比2011年增加11.67万公顷,居全国第4位。森林蓄积16.8亿立方米,比2011年增长1450.24万立方米,居全国第2位。森林覆盖率35.3%,比2011年上升0.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15个百分点。森林和野生动植物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25个,保护区面积784万公顷,50%以上的自然湿地纳入了保护范围,90%以上的重点物种得到了保护。

  全省林业提供生态服务价值共计1.62万亿元。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1.42万亿元,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0.20万亿元。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服务价值9927.61亿元,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服务价值1062.17亿元。

  全年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土壤侵蚀量1亿吨,减少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氮、磷、钾损失量1351.4万吨,年价值量633.1亿元;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704.4亿立方米,年价值量3436.83亿元;固定碳量6728.7万吨,释放氧气14170.1万吨,年价值量2224.5亿元;增加纯氮量70.7万吨、纯磷量5.9万吨、纯钾量33.5万吨,营养物质积累价值144.9亿元;吸收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和尘埃54448.8万吨,释放空气负离子1815.6亿兆个,净化环境和释放负离子价值共862.4亿元;生物多样性(仅指植物多样性)保护价值1621.9亿元;森林游憩价值5245.7亿元。

  实现林业产业总值1746亿元,比上年增加302亿元,增长21%,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林业收入750元,比2011年增加100元。跟踪监测的15个样本县实现林业产业总值274.7亿元,比2011年增长22.0%。

  监测结果显示,我省林业建设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主题,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加快发展林业产业,林业建设呈现出发展质量明显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后劲增强的态势。一是城乡绿化造林稳步推进。2012年度完成人工造林25.4万公顷,封山育林6.73万公顷,抚育中幼林30.27万公顷,义务植树1.74亿株,治理沙化土地0.45万公顷,治理石漠化土地4.5万公顷,通过上述多种形式的植树造林活动,宜林荒山荒地减少了33.9万公顷,森林面积增加11.67万公顷,森林蓄积增加1450.24万立方米,全面完成我省“双增长”年度考核目标任务。近10年期间,我省净增森林面积423.9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净增1.6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003年的26.7%提升至35.3%,增加了8.6个百分点。二是生态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明显。我省依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川西北防沙治沙、湿地保护恢复、石漠化综合治理、灾区生态修复等林业重点工程,有效管护森林2.66亿亩。足额兑现了630万退耕还林农户的政策补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832万亩。治理沙化土地6.8万亩。治理石漠化土地67.5万亩。森林面积稳步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高,生态效能日益彰显,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年均增长3%左右。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基本建成。三是林地资源管理得到加强。2012年完成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和“一张图”,将我省林地资源通过1450多万个林地图班落实到山头地块,奠定了我省数字化林业管理的基础数据库,开创了我省数字林业建设的快车道。省级以上审核审批林地征占用项目756个,重大工程项目及时获得林地许可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正式启动。森林资源第六次复查外业工作全面完成。实施木材运输流动巡查制度,木材运输许可进一步规范。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推进“六有”基层基础建设,成功处置森林火灾486起,确保了大旱之年无重大以上森林火灾,森林火灾损失率0.039‰。组织开展“绿盾2012”林业植物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加强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防控,林业有害生物得到有效防治,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8.3%。四是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加快。2012年四川林业完成投资177亿元,同比上升24%,其中省级以上林业建设资金93亿元。各地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特色经果林和林产品加工业,新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36万公顷,林业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570万公顷。“抓大带小”战略初显成效,林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布局趋于合理,全省林业总产值超百亿的市(州)有6个,林业总产值超过30亿元的县级统计单位有9个。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自2003年以来连续9年(2008年除外)增长率在20%以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全省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连年增长,林业在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助农增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林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围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四川”的总体目标,以实施林业生态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7%。省林业厅新一届党组在对历届领导班子推进四川林业发展思路的坚持和深化的基础上,立足新的实际提出了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四川为统领,着力建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法治林业、效益林业、人文林业、服务林业,努力实现林业经济由大省向强省跨越、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由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跨越的今后一段时间的林业发展总体思路。概括起来就是:“坚持一个统领、建设六个林业、实现两个跨越”。我们将按这个思路持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加快产业发展,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大家好!刚才斯丹厅长全面介绍了2012年度四川林业建设情况和监测的主要成果。接下来,我就四川省开展林业资源及效益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作一个简要介绍。

  为及时科学反映和客观评价四川林业建设成效,我厅组织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省林业规划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根据四川省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社会经济条件等要素,将全省划分为4个区域,采取点面结合,分层控制方法,设立1万多个林业资源样地、15个生态定位观测站和15个样本县,对全省林业资源和林业效益进行了连续监测。通过定点观测和收集相关资料,按照国家、行业相关监测与评价规范,进行汇总、测算、分析及评价,其监测成果对反映林业建设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工作机制健全,组织保障有力。四川是我国率先开展省级生态定位站建设和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的省份。开展森林资源监测工作已逾30年。1998年,开始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建设和生态效益监测工作。2003年,开始开展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监测,并开始发布年度监测报告。以后又陆续将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退化土地资源纳入监测范畴。2007年,整合林业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林业社会经济效益等三个监测体系,建立统一平台,成立了“四川省森林生态效益监测中心”,出台了《四川林业效益监测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规范了监测与评价方法,统一成果发布和数据维护。从机构、人员、经费和机制等方面予以保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监测内容全面、监测体系更加完善。我省逐步建立起在全国范围内监测范围最广、指标最全、时效性最强的林业资源及效益监测与评价体系。四川林业资源及效益监测包括林业资源、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三大板块的监测工作,监测内容涵盖林地林木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和退化土地资源,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效益、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效益,林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根据国家林业局相关技术规程、监测与评价标准,结合我省林情,目前己初步建立起四川林业资源及效益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三、森林资源监测手段更加先进、方法更加科学。传统的森林资源调查是通过现场调绘、系统布点设置样地,完全是用人工手段取得资源数据,森林资源一类清查5年一次,二类资源调查10年一次,汇总得到全省森林资源数据,然后通过设置的固定样地年度监测数据,对全省森林资源数据进行年度更新。2012年我省首次采用遥感解译法、数据库统计法和GIS叠加分析法获得资源数据,依据最新遥感影像进行细致解译。通过“林地落界”,全省落实林地图班1450多万个,基本比例尺完全能够满足1:10000比例尺要求。这样得到一套系统完整、方法统一、时效一致的基础数据。然后依据该项成果,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在全省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年度包括林地、林木、公益林、活立木等在内的监测成果,绘制全省林地“一张图”。

  四、生态监测网络基本建成,评价机制逐步完善。森林生态价值的定量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建立完整的生态定位监测网络,在全省范围内测定各种评价参数,获取生态系统各种参数的动态变化和空间变化数据,才能准确对不同森林类型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开展定量评价,掌握动态变化规律。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15个生态效益定位观测站,设置了15个测流堰、92个径流场。已连续监测了15年,积累了大量的监测数据,获取了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和空间变化的评价参数。能够较为全面、科学、准确和系统地评价我省林业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

  为进一步规范林业资源及效益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时效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要求监测内容、指标体系更加全面,监测手段、方法更加科学。一是林业资源监测工作,要充分利用“3S”等先进技术手段,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充实监测内容、增加现地核实范围,才能使监测结果有力、有理、有据。二是继续加强我省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我省林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动态评价机制,掌握林业生态系统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动态变化规律,更加准确地提供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结果,为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我国生物多样性宝库,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

  2013年7月31日上午10点,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四川林业资源及效益检测报告新闻发布会。四川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四川省林业厅总工程师骆建国作新闻发布,全文如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四川省林业厅,向长期关心、支持四川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改善生态、提供产品、美化环境等多种任务,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效益。党的十八大首次全面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是人与自然和谐,根本任务是增加生态产品,落实重点是生态建设实践,基本要求是实现生态良好,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主体性地位。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区位重要,林业对于增加生态产品、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人居环境作用突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中担负重大使命,加快林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开展林业资源及效益监测与评价工作,通过翔实的数据定时、定量、科学、客观地评价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有利于掌握林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促进完善生态建设政策措施,更好地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同时回应公众对生态状况的关切,引领社会生态文明观念。为及时科学反映和客观评价四川林业建设成效,省林业厅坚持开展森林资源、生态效益、林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年度监测,在此基础上组织研究人员进行了综合评价。现将我省2012年度林业资源及效益监测主要成果发布如下:

  全省林地面积2395.8万公顷,比2011年净减0.7万公顷,居全国第3位。森林面积1714.0万公顷,比2011年增加11.67万公顷,居全国第4位。森林蓄积16.8亿立方米,比2011年增长1450.24万立方米,居全国第2位。森林覆盖率35.3%,比2011年上升0.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15个百分点。森林和野生动植物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25个,保护区面积784万公顷,50%以上的自然湿地纳入了保护范围,90%以上的重点物种得到了保护。

  全省林业提供生态服务价值共计1.62万亿元。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1.42万亿元,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0.20万亿元。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服务价值9927.61亿元,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服务价值1062.17亿元。

  全年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土壤侵蚀量1亿吨,减少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氮、磷、钾损失量1351.4万吨,年价值量633.1亿元;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704.4亿立方米,年价值量3436.83亿元;固定碳量6728.7万吨,释放氧气14170.1万吨,年价值量2224.5亿元;增加纯氮量70.7万吨、纯磷量5.9万吨、纯钾量33.5万吨,营养物质积累价值144.9亿元;吸收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和尘埃54448.8万吨,释放空气负离子1815.6亿兆个,净化环境和释放负离子价值共862.4亿元;生物多样性(仅指植物多样性)保护价值1621.9亿元;森林游憩价值5245.7亿元。

  实现林业产业总值1746亿元,比上年增加302亿元,增长21%,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林业收入750元,比2011年增加100元。跟踪监测的15个样本县实现林业产业总值274.7亿元,比2011年增长22.0%。

  监测结果显示,我省林业建设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主题,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加快发展林业产业,林业建设呈现出发展质量明显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后劲增强的态势。一是城乡绿化造林稳步推进。2012年度完成人工造林25.4万公顷,封山育林6.73万公顷,抚育中幼林30.27万公顷,义务植树1.74亿株,治理沙化土地0.45万公顷,治理石漠化土地4.5万公顷,通过上述多种形式的植树造林活动,宜林荒山荒地减少了33.9万公顷,森林面积增加11.67万公顷,森林蓄积增加1450.24万立方米,全面完成我省“双增长”年度考核目标任务。近10年期间,我省净增森林面积423.9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净增1.6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003年的26.7%提升至35.3%,增加了8.6个百分点。二是生态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明显。我省依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川西北防沙治沙、湿地保护恢复、石漠化综合治理、灾区生态修复等林业重点工程,有效管护森林2.66亿亩。足额兑现了630万退耕还林农户的政策补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832万亩。治理沙化土地6.8万亩。治理石漠化土地67.5万亩。森林面积稳步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高,生态效能日益彰显,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年均增长3%左右。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基本建成。三是林地资源管理得到加强。2012年完成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和“一张图”,将我省林地资源通过1450多万个林地图班落实到山头地块,奠定了我省数字化林业管理的基础数据库,开创了我省数字林业建设的快车道。省级以上审核审批林地征占用项目756个,重大工程项目及时获得林地许可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正式启动。森林资源第六次复查外业工作全面完成。实施木材运输流动巡查制度,木材运输许可进一步规范。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推进“六有”基层基础建设,成功处置森林火灾486起,确保了大旱之年无重大以上森林火灾,森林火灾损失率0.039‰。组织开展“绿盾2012”林业植物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加强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防控,林业有害生物得到有效防治,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8.3%。四是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加快。2012年四川林业完成投资177亿元,同比上升24%,其中省级以上林业建设资金93亿元。各地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特色经果林和林产品加工业,新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36万公顷,林业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570万公顷。“抓大带小”战略初显成效,林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布局趋于合理,全省林业总产值超百亿的市(州)有6个,林业总产值超过30亿元的县级统计单位有9个。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自2003年以来连续9年(2008年除外)增长率在20%以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全省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连年增长,林业在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助农增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林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围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四川”的总体目标,以实施林业生态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7%。省林业厅新一届党组在对历届领导班子推进四川林业发展思路的坚持和深化的基础上,立足新的实际提出了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四川为统领,着力建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法治林业、效益林业、人文林业、服务林业,努力实现林业经济由大省向强省跨越、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由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跨越的今后一段时间的林业发展总体思路。概括起来就是:“坚持一个统领、建设六个林业、实现两个跨越”。我们将按这个思路持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加快产业发展,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大家好!刚才斯丹厅长全面介绍了2012年度四川林业建设情况和监测的主要成果。接下来,我就四川省开展林业资源及效益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作一个简要介绍。

  为及时科学反映和客观评价四川林业建设成效,我厅组织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省林业规划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根据四川省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社会经济条件等要素,将全省划分为4个区域,采取点面结合,分层控制方法,设立1万多个林业资源样地、15个生态定位观测站和15个样本县,对全省林业资源和林业效益进行了连续监测。通过定点观测和收集相关资料,按照国家、行业相关监测与评价规范,进行汇总、测算、分析及评价,其监测成果对反映林业建设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工作机制健全,组织保障有力。四川是我国率先开展省级生态定位站建设和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的省份。开展森林资源监测工作已逾30年。1998年,开始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建设和生态效益监测工作。2003年,开始开展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监测,并开始发布年度监测报告。以后又陆续将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退化土地资源纳入监测范畴。2007年,整合林业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林业社会经济效益等三个监测体系,建立统一平台,成立了“四川省森林生态效益监测中心”,出台了《四川林业效益监测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规范了监测与评价方法,统一成果发布和数据维护。从机构、人员、经费和机制等方面予以保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监测内容全面、监测体系更加完善。我省逐步建立起在全国范围内监测范围最广、指标最全、时效性最强的林业资源及效益监测与评价体系。四川林业资源及效益监测包括林业资源、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三大板块的监测工作,监测内容涵盖林地林木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和退化土地资源,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效益、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效益,林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根据国家林业局相关技术规程、监测与评价标准,结合我省林情,目前己初步建立起四川林业资源及效益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三、森林资源监测手段更加先进、方法更加科学。传统的森林资源调查是通过现场调绘、系统布点设置样地,完全是用人工手段取得资源数据,森林资源一类清查5年一次,二类资源调查10年一次,汇总得到全省森林资源数据,然后通过设置的固定样地年度监测数据,对全省森林资源数据进行年度更新。2012年我省首次采用遥感解译法、数据库统计法和GIS叠加分析法获得资源数据,依据最新遥感影像进行细致解译。通过“林地落界”,全省落实林地图班1450多万个,基本比例尺完全能够满足1:10000比例尺要求。这样得到一套系统完整、方法统一、时效一致的基础数据。然后依据该项成果,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在全省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年度包括林地、林木、公益林、活立木等在内的监测成果,绘制全省林地“一张图”。

  四、生态监测网络基本建成,评价机制逐步完善。森林生态价值的定量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建立完整的生态定位监测网络,在全省范围内测定各种评价参数,获取生态系统各种参数的动态变化和空间变化数据,才能准确对不同森林类型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开展定量评价,掌握动态变化规律。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15个生态效益定位观测站,设置了15个测流堰、92个径流场。已连续监测了15年,积累了大量的监测数据,获取了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和空间变化的评价参数。能够较为全面、科学、准确和系统地评价我省林业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

  为进一步规范林业资源及效益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时效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要求监测内容、指标体系更加全面,监测手段、方法更加科学。一是林业资源监测工作,要充分利用“3S”等先进技术手段,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充实监测内容、增加现地核实范围,才能使监测结果有力、有理、有据。二是继续加强我省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我省林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动态评价机制,掌握林业生态系统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动态变化规律,更加准确地提供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结果,为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我国生物多样性宝库,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


标签:林业新闻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