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023-4899

168体育国家林业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07-09 13:41:16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168体育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们前来参加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林地保护。大家都知道,前一段时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这是我们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一件大事,也引起了各媒体、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为此,我们今天请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先生,向大家介绍《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的有关情况,以及我国林地保护的状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措施,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今天与张建龙副局长一起出席发布会的有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司长汪绚女士,让我们对两位领导的出席表示感谢和欢迎。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国家林业局对大家长期以来对林业改革发展给予的关心表示感谢,也非常欢迎和感谢大家能够来参加今天上午关于林地的发布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为切实加强林地保护利用管理168体育、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落实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的庄严承诺,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了《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6月9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7月25号《纲要》国办也正式批复。这个《纲要》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阐明了未来十年我国林地保护与利用战略,明确全国林地保护利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指导我国未来十年林地保护利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将成为我国林业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纲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统筹协调林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纲要》确定我国林地保护利用遵循的原则有四方面:一是严格保护,突出重点。按照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严格保护现有林地资源,积极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对生态极为重要和生态脆弱区域的林地,以及高效生产木材、木本粮油和生物质能源林地进行了重点的保护。二是持续利用,提高效益。按照建设资源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转变林业发展和林地利用方式,科学使用林地,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力,促进林地利用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三是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林地的多功能需求,优化林地保护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统筹生态、生产、建设使用林地的需要,分区明确林地利用方向和重点,合理配置林地资源。四是强化调控,科学管理。创新林地保护利用管理的机制和政策,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增强林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分类管理。

  《纲要》提出我国到2020年林地保护利用的战略目标,林地保有量增加到3123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比重提高到32.5%以上。全国森林保有量达到22300万公顷以上,比2005年增加4200万公顷左右。

  大家知道在APEC会议上,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森林面积在05年的基础上增加4000万公顷,这个保护利用规划里是4200万公顷,是超过这个目标的,比2005年增加4200万公顷,比2010年增加2230万公顷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重点公益林地达到12490万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40%,重点商品林地达到5000万公顷,占到林业总面积的16.1%。

  全国林地生产率达90立方米/公顷以上,现有乔木林地和林地生产率争取到102立方米/公顷;全国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50亿立方米以上,比2005年增加23亿立方米左右。APEC会议上提出的增加13亿立方米,我们做到2020年增加23亿立方米,比2010年增加约12亿立方米左右。通过实施森林经营、控制消耗等措施,全国森林的蓄积量力争达到158亿立方米。2011-2020年,全国征占用林地的总额要控制在105.5万公顷以内。

  《纲要》明确了我国林地保护利用的主要任务。以严格保护为前提,确保林地规模适度增长。通过严格林地用途管理,严厉打击毁林开垦和违法占用林地等措施,防止林地退化,减少林地逆转流失数量。通过生态自我修复和加大对石漠化、沙化土地、工矿废弃地、生态重要区域的治理等,有效补充林地数量,确保全国林地资源动态平衡、适度增长。

  二是以增加森林面积为重点,确保森林覆盖率目标实现。采取重点生态工程带动、激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等措施,通过加快宜林地造林绿化,加强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治理,有针对性的规划和实施退化林地修复工程等,增加森林面积,为实现森林覆盖率目标、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提供基础保障。

  三是以科学经营为核心,大力提高森林质量和综合效益。加大投入力度、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建立林地质量评价定级制度,科学利用林地,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实施森林质量工程和木本粮油工程,挖掘林地增产增收潜力,大幅度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四是以优化结构布局为手段,统筹区域林地保护利用。围绕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战略,分区、分类、分级确定林地保护利用方向、重点、政策和主要措施,保障重点公益林、重点工程建设、木材及林产品生产基地、国家生态屏幕等对林地的需求。对不同区域林地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别化保护利用政策,规范林地利用秩序,促进林地利用的区域协调,确保全国林地保护利用整体效益最大化。

  五是以改革和创新管理制度为突破口,形成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新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完善用途管制、定额转用、分级保护、差别管理等林地保护利用制度和差别化补偿政策等;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改革和完善林地保护利用机制,形成有利于保护林地和发展森林资源的管理机制,提高林地保护利用宏观调控能力,强化规划实施执行力。

  一是完善规划体系。分别编制国家、省、县三个层次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并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我们26号要开全国的林地利用保护规划部署会,我们在中央层面上编制的全国林地利用规划已经国务院常委会批准,下面要根据总体规划,省、县也要编制本省、本县林地的保护利用规划。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林地保护管理的新机制。加强林地林权管理,明确林地林木性质和权属,落实地方各级政府林地保护利用目标责任制,建立林地保护利用部门协作管理机制。

  三是强化调节机制。建立稳定的林地保护利用国家投入机制,对生态区位极为重要和生态极为脆弱地区的林地加大保护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节约使用林地的价格调节机制,建立全国林地分等评级体系,完善公益林地补偿制度,逐步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补偿标准。

  四是加强基础建设。制定和完善林地分级、分类、分区管理及动态监测等规章和标准,定期开展林地调查和监测,强化林地保护管理队伍建设。

  《纲要》编制是按照法定程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经多次修改论证完成的。编制并实施纲要是《森林法》赋予林业部门的职责,这是首次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心和意志,必将推动我国林业和林地保护利用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林地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保障木材及林产品供给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当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我国仍然是少林的国家,森林的资源总量不足,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也脆弱,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林地供给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编制并实施这个《纲要》是有特殊的意义。我想这个意义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我自己理解重要的有四个方面。

  第一,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多灾的国家,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水灾、风灾、旱灾,包括最近的泥石流等等自然灾害发生非常频繁。怎么应对国家自然灾害发生非常频繁的形势,特别是近几年来灾害这么频繁,大家都在探讨和研究,今天下午国家发改委又专门邀请几个部门来研究应对的措施。但是有一点大家是公认的,我们保护好林地,增加森林覆盖率,对解决我国国土生态安全,解决我们国家多灾多难的状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措施。大家知道,森林具有减低风速、保持水土、降低温度等等作用。过去的风沙危害,我们国家的荒漠化土地面积达到170多万平方公里,面积非常大。水土流失也是这样,林业有固土、保土的作用,对洪水可以截留,固守泥土,有效防止洪灾及泥石流,林地在这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如果说过去森林对防风固沙、保护水土有作用的话,那么现在这种作用更加明显,灾害频繁发生的时期,很好地保护住林地,通过植树造林来保土,对防止旱涝灾害有特殊的作用。

  第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储碳器,也是最经济的吸碳器。我国现有森林每年吸收9亿多吨碳,净吸收量达到了每年工业碳排放的8%。在2007年的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的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的重要倡议,被国际社会誉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方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将植树造林、加强抚育、减少毁林、控制森林退化作为巴厘岛路线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代表中国政府在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到2020年,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使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确实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称赞。现在保护林地,发展林业,加快植树造林的步伐已经成为国际上热门的事情,并且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

  第三,提供木材和林产品的需要。大家知道,我们这几年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不断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木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在我国每年的木材缺口是1亿立方米左右,这个量是很大的。我们初步测算,到2020年缺口在1.5亿立方米以上168体育,当然包括原木和木材制品折合来算的。这个量是非常大的。我们如果不立足于自身解决,如果这个量到国际社会去购买,一方面不可能解决我们对木材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到国际上大量购买木材和木制品,国际社会也会非常关注我们,所以我们要立足于自身来解决。我们林地规划5000万公顷高效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解决木材问题,只要我们保护利用得好,我们经营得好,是完全可以做到基本自给的。我们保护好现有的林地,大力发展植树造林,特别是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对我们国家的木材安全等也是意义非常重大的。

  第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需要。大家都有这方面的亲身经历,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以后,外出旅游很时尚,大家非常愿意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我们初步统计,去年到森林公园去旅游、去享受和亲近自然的人次达到3亿多人次。实际上大家可以看出,任何一个旅游的地方,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没有茂密的森林,很难讲这个地方去旅游究竟该旅游什么,包括自然遗产的旅游,基本上是茂密森林;包括有的农家乐或者休闲度假,回归自然,这也是我们广大老百姓去休闲、去旅游、去提高生活品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只有把林地保护好,特别是把一些高效的、风景非常好的,比如国家自然保护区和森林、湿地等等保护好,才能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一个好的场所。包括我们的城市森林,大家也感觉到凡是有森林的地方,树多的地方,我们的城市就美,就是宜居城市。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林地,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这个保护利用规划在这方面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我有两个问题请问汪司长,第一,编制和实施规划纲要,解决了我国林业建设哪些主要问题?第二,如何实现规划纲要确定的林地保有量目标?

  当前我们国家林地面临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逆转比较严重。据统计,我国现在人均占有林地只有0.13公顷,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左右。我们人均占有的蓄积量也就是10点多立方米,占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七分之一左右。可以说,最新的全国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从04年到08年这五年期间,我国有832万公顷的林地转为了非林地。这其中有85%属于毁林开垦,在这里面还有377万公顷的有林地转为了非林地。这377万公顷相当于我们同期全国造林数字的十分之一。所以,总量不足、逆转严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二是林地的退化明显、治理难度越来越大。全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的结果表明,现在我国有5500万公顷的林地都在退化,目前大概有4400多万公顷的宜林地,其中比较好的只占13%——14%左右,大部分都是很差的宜林地。我们这4400多万公顷的宜林地,又有60%左右都在西部“三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一步我们造林的成本、造林的难度将越来越大。这是我们国家当前在林业上面临的两大方面的主要问题。

  我们的《纲要》在编制过程当中,针对我国林地保护利用的重大问题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首先,《纲要》提出林地保护措施,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林地用途管制这项制度。在林地用途管制制度当中,我们征占用林地这十年期间是105.5万公顷的林地定额,我们限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林地转为其他农用地,保护公益林地,加大对临时占用和灾毁林地的修复力度。

  第二,根据生态的重要性和生态区位的重要性及林地本身的生产力指标,我们将林地的保护划分为四个等级,实行有目标的保护,同时我们在林地必须的征占用之后还有规定占补平衡的制度,严格的保护现有林,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措施。同时我们还要遏制林地的退化,我们对于闲置的宜林地进行整治,加快绿化的步伐,确保森林资源能够稳步的增长。

  第三,我们节约使用林地,在这方面主要是保障国家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民公共设施建设,控制城乡的用地,控制工矿的开发。一些采矿的开发把森林资源挖得千疮百孔,这些是我们要控制的。同时对于商业化使用林地,比如说盖别墅和盖楼这些,搞旅游区,搞很多楼堂馆所,要给予严格的控制和规范。现在我国有一个限制用地的项目目录和禁止用地的项目目录,根据这两个目录,对征占用林地,我们准备制定征占用林地的项目禁止目录。

  《纲要》明确了林地利用方向。我们主要从结构优化方面贯彻分类经营的思想,我们将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按照它的区域和主导利用功能规范到公益林林地内;将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规范到商品林地内。规范之后,全国的公益林大概能够占到56%左右,全国的商品林占到44%左右。在公益林中,国家重点保护的公益林大概占到35.5%,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公益林占到30%以上。重点保护商品林地大概占16%左右。这样我们明确了利用方向,进行了区划界定,同时也明确了我们保护的重点,保护的重点就是优先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重大生态屏障,如沿海防护林、“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林,北方和南方的重大生态屏障。同时对于重点公益林,比如说自然保护区和一些自然遗产、革命圣地,包括森林公园,还有重点保护的国家木材生产和林产品生产的用地需求,刚才张局长也讲了我们现在的木材缺口很大,我们保护的同时要合理利用和集约利用,提高我们林地的利用率,统筹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关系,这是《纲要》做的一件事。

  我们重在持续利用,扩展我们森林资源的空间。我们主要是通过生态修复、宜林荒山生态绿化、生态脆弱的地区和工矿废弃地区进行修复,逐步通过生态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扩展我们的林地。

  第三个措施,我们提出区域林地管理的政策性措施。这方面我们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调整和优化林地利用空间布局;二是对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等不同主体功能区的林地实行差别化管理;三是加强国家对林地的宏观调控能力,强化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责任,落实区域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政策措施。

  我们划分了林地的四类等级,一级是最重要的,至关国家生态安全和命脉的。二级是部分封禁,同时可以科学地进行抚育性质的经营,三级、四级可以依法合理经营和合理利用。现在是一级比例比较小,三级、四级的比例相对大一些。总体上来讲,林地必须用于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不得擅自改变林地的用途。

  四是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在《纲要》里面,我们确立了三级规划的体系和林地保护利用的责任制和明确责任主体。在《纲要》确立的三级规划就是中央制定纲要,省级和县级相应制定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我们要求国家、省、县三个层次分别制定规划,在这个规划中,我们在制定好之后,还要与国家的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和国土利用的总体规划衔接,这样确保我们的规划是具有严肃性的。同时我们还要依照法律进行规划的论证、审议和向国务院报批的工作,提高规划的权威性。

  这次《纲要》从全面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两个方面明确了地方人民政府的目标责任制,在这一点上168体育,我们主要是强调要将森林的保有量和征占用林地的定额这两个关键的数据作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的目标,要纳入它的整个考核之中。同时我们要建立考核的办法和考核的体系。这次《纲要》经国务院审议和批复,同时对落实地方政府的责任制和落实地方政府的考核在批复稿里有明确的规定,加大了林业主管部门在林地的保护利用管理方面的执行力。

  如何确保我们的目标实现,刚才这些措施实际上就是确保我们目标实现的具体制度和政策措施。再说得具体一点,我总结几个字:“一退、二修、三拓展、四继续、五开启新的、六是加强管理”。一退是对于生态重要区域、陡坡耕地和生态脆弱地区的沙化耕地,要依法逐步按照国家的部署实施退耕还林。对于沙化土地和石漠化地区退化的土地,包括废弃的工矿和废弃山区的村落及一些废弃的适宜造林地区的土地,进行森林植被的恢复和整治。对于城市间的通道绿化、村屯的绿化,包括现在搞的森林城市、森林社区、森林乡村,通过这些建设,加强身边增绿、植树造林,拓展我们的绿色空间。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十五”期间已经搞了将近十年的六大生态工程,要继续抓下去,并且拓展启动碳汇造林和后续生态工程。全方位地开展全国的绿化,同时我们在各个地方严格加强用途管制,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批,加大对毁林开垦、占用林地造成林地逆转的违法行为的打击。

  我想请问汪司长,您刚才提到全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林地总面积是30378万公顷,《纲要》出台以后,提出2020年林地保有量增加到31230万公顷,这实际上数量是增加的,同时还是有持续的征占用林地在减少,到2020年林地还会增加。您刚才提到废弃工矿企业和退耕还林方面,您能否再详细说一下增加的途径。到底林地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是指哪一部分,刚才在材料当中看到,林地当中包括宜林地,我们想知道宜林地的具体含义,包括宜林地实际上现在是没有森林的土地,可能是因为干旱的原因造成种树比较困难,是不是意味着宜林地本身在长期的自然条件下不具备宜林的条件呢?

  宜林地的“宜”是什么?干旱荒漠化,包括西藏、青海168体育,有一些原生的荒漠植被,这些土地本身不适合造林,我们从来都不去碰它。宜林地是适合的意思。对于宜林地来讲,宜林地实际上是按照森林法实施条例,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把宜林地作为林地,尊重了自然规律。按照森林演替,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适合森林生长的土地,经过封山育林,依靠自然力,大部分宜林荒山荒地可以演替成为森林植被,宜林地可以恢复森林。通过人工造林,人工促进更新,以及封山育林等措施,可以加速恢复过程。荒漠化地区有一些小灌木丛,我们把它作为宜林地封育起来,灌木经过几十年上百年就可以出现一些疏林,疏林继续通过人工的保护和封育可以长出一些乔木,这也是森林演替的自然规律。

  从发展的角度,宜林荒山和荒沙、荒地是林业不可或缺的后备土地。从以人为本的要求出发,宜林荒山、荒沙、荒地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也是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必须进行生态恢复和治理,才能改善和优化生产和人居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从统筹兼顾的要求出发,宜林地往往是立地条件差,土地贫瘠,难以用于其他农业生产的土地,发展林业,既可以治理和改善生态,又可以获取一定的生态效益168体育。

  我补充两句,我们现在说的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现有的宜林地都是经过政府规划的,用于发展林业的后备林地资源。

  至于林地的变化,确实现在也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400毫米以下是不能造林的,不能作为林地来统计,我们国家是根据《森林法》来确定宜林地的。

  从造林方式上讲,一般在西北地区属于封育,大家现在去看100毫米、200毫米的荒山,大家认为不能造林的,通过封育和自然力的作用也可以逐步长出树来。内蒙、宁夏那儿都不到400毫米,有的是100毫米、200毫米,抗旱的乔木也都在生长。为什么林地在扩展?有几种措施,现在林地的扩大不是我们林业部门想扩大,林地是逐步扩大的趋势,扩大有哪些,实际上是陡坡地。根据《森林法》规定25度以上都需要退耕还林,但是我国人口比较密集,实际上有很多25度以上陡坡地被开垦了。现在随着人口的迁移,特别是西北有一些地方由于生态移民没有人居住,过去的陡坡地自然就成为了退耕还林对象,造林之后就成为林地。这几年我们有退耕还林的政策。有一些条件好的地方,林地也在陆续扩大。我们规划的目标还是很保守的,估计线年林地面积可能还不止这个数。

  请问张局长,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非常快,林地发展在整个生态发展当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林地发展的矛盾?我们现在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非常好。现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光对林地,而且对土地确实带来很大的压力。相对土地来说,林地的压力现在越来越大。因为耕地国务院有红线,管理的力度、打击的力度要远远大于我们,上上下下重视的程度比林地还高。把耕地这一块堵死了,加大管理和打击力度以后,占用林地现在愈演愈烈。但是这些林地确实在我们国土生态安全里面具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几年包括全球上灾害这么大,不能说主要是砍掉了树木、减少了林地造成的,但是这至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大家看看舟曲县,我没有去过这个地方,我从电视上看,这个地方的降水量并不少,但是两侧基本上看不到什么林木,过去这是一个茂密的地方,由于多年来木材生产的需要,把树砍光了,降水量又大,下了雨以后真的是一泻千里。再说又没有固土的东西,又形成了泥石流,所以生态灾难与林地的减少、森林面积的减少关系很大。

  采取的措施,汪司长也说了,我们中央政府和国家非常重视这个,因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到国务院常委会上通过,这是我们有史以来第一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经国务院通过以后,下面逐层的,省县也要搞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我们也想搞一些硬性的管理指标,过去是需要就给你报批,我们现在有专门的林地使用的总额控制,这一次又强化了总额控制,跟使用土地一样,每一个省下单规定,不能突破多少。把过去的一般要求变成刚性要求和具体的量化要求,这对林地的保护利用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

  从经济手段上,我们建立林地质量评价制度,分等使用。过去的森林植被恢复费和林地补偿费跟农地比起来很低,补偿标准是省里决定的。根据这次林地利用保护规划,将采取差别化管理措施,不同的林地要有不同的补偿标准。用经济的手段加大对林地使用的调控,对我们林地的占补平衡和维护老百姓的利益都是非常好的。

  当然还有中央政府加大林地保护投入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行政上要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跟耕地一样要设红线,现在规划出来的林地数量实际上就是红线。全国征占用林地定额每年大约是10万公顷,这是政府行政许可审核的,但实际上占地的数量远不止这些。我们还要加大对违法使用林地的打击力度。我们有6万多森林公安,还有14个森林资源监督办,重点加大打击的力度,三管齐下。另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让各级政府和老百姓知道林地保护的重要性和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这次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实际说到底是让全社会提高保护森林、保护林地的意识。国务院批准并颁布实施纲要,将促进林地保护利用上一个新的台阶。


标签:林业新闻

【产品推荐】